绍兴市

中国浙江省下辖地级市

绍兴市,古称会稽,中国浙江省地级市II型大城市,位于浙江省中北部,杭州湾南岸,东连宁波市,南临台州市金华市,西接杭州市,北隔钱塘江嘉兴市相望,位于北纬29°13′35″至30°17′57″、东经119°53′03″至121°13′37″之间,地形兼具平原丘陵山地,地势南高北低;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温暖湿润,四季分明,全境域东西长130.68千米,南北宽119.83千米,海岸线长40千米,陆域总面积8279.07平方千米,市区面积2965.05平方千米。截至2024年2月,绍兴市下辖3个区、1个县,代管2个县级市,市政府驻地越城区洋江西路589号。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常住人口539.4万人。

历史沿革
新石器时代中期,从小黄山遗址开始,已有约9000年历史。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,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。据史载:大禹治水告成,在绍兴境内的茅山会集诸侯,计功行赏,死后葬于此山,因更名茅山曰“会稽”,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。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的越国,成为春秋列国之一。
战国,越王勾践大败吴国,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。至周显王三十六年(前333),楚威王兴兵败越,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,越始“服朝于楚”,而诸越邦国尚存。
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),定江南,降越君,以吴越地置会稽郡,治吴县(今苏州)。二十六年,中国统一,实行郡县制,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,其中在今浙江境内有山阴、诸暨、上虞、余姚、句章、鄞、乌伤、太末、钱塘、余杭、由拳、乌程、海盐等县。
西汉元封五年(前106),置十三刺史部,督察各郡,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,并增剡县余暨县二县,时会稽郡领二十六县,属今浙江境内的有十八县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,分会稽郡置吴郡,今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,治山阴,时辖山阴、诸暨、上虞、始宁、剡、余姚、大、鄞、句章、章安、永宁、乌伤、太末、东冶十五县。
三国,会稽郡隶属于吴,治山阴。黄初二年(221),会稽郡领县增至三十一县,其中增今浙江境内的有吴宁、丰安、长山、遂昌、新安、定阳、临海、南始平、罗阳、松阳十县,增今福建境内的有建安、汉兴、昭武、南平、东安、侯官六县。吴太元二年(252),再增永康、武义、建平三县,并改上虞县为侯国。吴太平二年(257)、永安三年(260)、宝鼎元年(266),先后分会稽郡置临海、建安、东阳三郡,会稽郡辖山阴、上虞侯国和诸暨、余姚、永兴、始宁、剡、鄞、句章八县。
西晋太康二年(281),以会稽地封于骠骑将军孙秀,以郡为国,称会稽国,辖县数不变。东晋永和九年(353)的三月三日,时任右军将军、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士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(今属浙江绍兴),行修禊之礼,曲水流觞,饮酒赋诗,共有26人写了37首诗,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,并写了一篇序,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南朝永初二年(421),复会稽郡,置东扬州永定年间(557~559),会稽郡析山阴置会稽县,两县同城而治,治山阴,时辖十一县。
隋朝开皇九年(589)平陈,省郡县,废会稽郡,改东扬州为吴州,并山阴、永兴、上虞、始宁为会稽县,并余姚、鄞、入句章县,辖会稽、诸暨、剡、句章四县。并设吴州总管府,治会稽,总管原东扬州诸郡。大业元年(605),废吴州,以原吴州境置越州,治会稽,是为越州名称之始。大业三年(607),复为会稽郡。
唐朝武德四年(621),以剡置嵊州,并析置剡城县,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,析句章之鄞置鄞州。改会稽郡为越州,治会稽县,辖会稽、诸暨、剡城三县和嵊州、姚州、鄞州三州。同时置越州总管府,驻会稽县,管越、嵊、姚、鄞、松、绸、衢、丽、严、婺十一州。武德七年(624),废姚州为余姚县,析会稽立山阴县。改越州总管府为越州都督府,督越、嵊、鄞、丽、婺五州。景云二年(711),天下分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属州,越州定为中都督府,所督不足十州,隶属于江南道乾元元年(758),废越州中都督府,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,辖越、睦、衢、婺、台、明、处、温八州。乾宁三年(896),钱镠董昌,号越州为东府。
北宋熙宁七年(1074),设两浙东路驻越州,辖越、婺、衢、明、台、处、温州。旋即并入两浙路,九年复分,十年复合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宋高宗驻跸越州,取绍奕世之宏休,兴百年之丕绪之意,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,并升越州为绍兴府。府治设山阴,辖山阴、会稽、诸暨、萧山、余姚、上虞、嵊县、新昌八县。
元朝至元十三年(1276),改绍兴府为绍兴路,辖县和治所均不变。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(1366),复置绍兴府,治山阴,辖八县。
清朝,设浙江省,省府之下置杭嘉湖、宁绍台、金衢严、温处四道,绍兴府隶属宁绍台道,辖县未变。宣统三年(1911),并山阴、会稽为绍兴县
民国元年(1912)2月,废府、州、厅旧制,实行省、县两级制,原绍兴府辖县均直属浙江省军政府。民国三年(1914),于省县间设会稽道,治宁波,时辖地相当于绍兴、宁波、台州三府。民国十六年(1927),取消道制,原绍兴府七县直属于省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置绍兴行政督察区,专员公署驻绍兴县,辖绍兴、上虞、余姚、嵊县、新昌、诸暨、萧山七县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,其驻地、辖县不变。民国三十七年(1948),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,专员公署驻余姚,辖十四县(改萧山为省直属,增辖鄞县、慈溪、定海、镇海、奉化、象山、宁海、四明八县)。
1949年5月,绍兴全境解放。
1968年5月,改名为绍兴地区,并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。
1978年9月,改名为绍兴地区行政公署。
2023年,绍兴获批加入国家级杭州都市圈。
行政区划
区划沿革
1949年6月,设浙江省第十专区,辖绍兴、上虞、嵊县、新昌、诸暨、萧山六县,余姚划归第二专区(宁波)。10月改为绍兴专区,并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(今绍兴城区),析绍兴县置会稽县,时辖一市七县。
1952年1月,撤销绍兴专区,原所辖绍兴、诸暨、萧山三县及绍兴市改由省政府直属,上虞、嵊县、新昌划属宁波专区
1964年9月,复设绍兴专区,驻绍兴县,辖绍兴、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。
1983年7月,撤销绍兴地区,改设省辖绍兴市,置越城区,下辖越城区、绍兴县、上虞县、嵊县、新昌县、诸暨县。
1989年9月,所辖诸暨县改设诸暨市(县级市)。
1992年8月,所辖上虞县改设上虞市(县级市)。
1995年12月,所辖嵊县改设嵊州市(县级市)。
2013年10月,国务院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:同意撤销绍兴县,设立绍兴市柯桥区;以原绍兴县(不含孙端镇、陶堰镇、富盛镇)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,柯桥区人民政府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,将原绍兴县孙端镇、陶堰镇、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;撤销县级上虞市;设立绍兴市上虞区,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,上虞区人民政府驻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号。
区划详情
截至2022年,绍兴市下辖3个市辖区、2个县级市、1个县,共47个街道、49个镇、7个乡。绍兴市人民政府驻越城区洋江西路589号。
地理环境
位置境域
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、杭州湾南岸。东连宁波市,南临台州市金华市,西接杭州市,北隔钱塘江嘉兴市相望,位于北纬29°13′35″~30°17′57″、东经119°53′03″~121°13′37″之间,全境域东西长130.4千米,南北宽118.1千米,海岸线长40千米,陆域总面积为8273.3平方千米,市区面积2942平方千米。
地形地貌
绍兴市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、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,地势南高北低,形成群山环绕、盆地内含、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,地形骨架呈山字形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,而在面积分配上,则表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,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而下,最高点为位于诸暨境内海拔1194.6米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,最低点为海拔仅3.1米的诸暨湖田地区,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。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较单调,但地下空间比较复杂,发育了分布较复杂的淤泥层、软土层和硬土层,为地表建筑提供了多样的建设基础。
绍兴市在地质上境内以纵贯市域的江山—绍兴深断裂(柯桥区平水镇至诸暨市璜山一线)为界,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属扬子准地台、华南褶皱系这两个一级构造单元,分属江南(西北区)和华南(东南区)两个地层区。由于历史上经历了大量的地质活动,留下了丰富而比较齐全的地质结构。境内的西北区自中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发育较齐全,有大量沉积层出现;东南区以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,火成岩发育,地层缺失较多。
绍兴市全境地质构造属于元古界、古生界、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个地质时期,在境内大部分都有露头。绍兴市境内有平原、盆地、丘陵、山地、台地五种地表地貌。
气候
绍兴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季风显著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湿润多雨。但由于地处中纬度,地形较复杂,小气候差异明显,灾害性天气频繁。
春季,冬、夏季风交替,太阳辐射增强,气温渐升,冷暖空气活动频繁,春雨连绵,雨水增多,风向多变,天气变化大,常有倒春寒、大风冰雹出现。
梅雨季常年在6月中旬入梅,7月上旬出梅,雨量相对集中,常伴有暴雨,引起洪涝灾害。此时,温、湿同步增长。梅雨结束后就进入盛夏高温季节,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,绍兴市天气晴热、温度高、日照强、蒸发大,常会引起干旱(伏旱)。
秋季,北方冷空气逐渐影响,气温开始下降,常常是一阵秋雨一阵凉。暑热渐消,多数年份秋高气爽,十月小阳春,但常受台风影响,狂风暴雨,有些年也会出现秋拉撒天气,因此,秋季也是第二雨季。
冬季受冬季风控制,盛吹偏北风,寒冷、干燥,天气稳定,是一年中温度最低、降水最少的季节。
水文
绍兴境内河道密布,湖泊众多,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。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,河流普遍具有流量丰富,水位季节变化大,一年有两个汛期,上游水力资源丰富,下游多受海潮顶托等特点。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;浙东运河东西横贯北部,与南北向河流沟通,交织成北部平原区河密率很高的河网水系。此外,上虞尚有部分河溪属甬江水系,诸暨尚有很小部分属壶源江,经富阳直接注入富春江
自然资源
水资源
绍兴总水资源量65.69亿立方米,比多年平均63.78亿立方米增加3%。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3.56亿立方米,占总水资源量的96.80%。产水系数0.53,产水模数79.55万立方米/平方千米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,比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增加2.30%。绍兴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7座,年末蓄水量4.37亿立方米,与2008年末蓄水量(3.89亿立方米)增加12.40%。
土地资源
绍兴境内土壤类型多,分布复杂,性态特征各异,土质良好,多宜农业利用。从类型看,除地带性的红壤、黄壤土外,还广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、潮土、盐土和紫色土、石灰岩土、中基性火山岩土、粗骨土、石质土、新积土等9个土类。绍兴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、21个亚类、65个土属、101个土种。其中水稻土占4个亚类、29个土属、50个土种,面积227071.67公顷,占土壤总面积的29.82%;红壤土占3个亚类、11个土属、17个土种,面积341100公顷,占土壤总面积的45.60%。丰富的土壤资源,为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地方名、优、特产品的生产,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生物资源
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区域,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。有过记录的野生动物近480种,其中鸟类354种,两爬类(两栖类爬行类)72种,兽类50余种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3种。有自然植被153科、449属、879种,其中自然植被分布有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,全市森林覆盖率55.18%。人工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、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等三大类。其中,粮油、经济作物品种分别超过100种;蔬菜作物有33类、128种;观赏花卉有120多种、240余属、800多个品种。绍兴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级3种、二级16种。
2024年3月15日,杭州师范大学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团队,在绍兴越城区湖边发现了一种奇妙的苔藓植物——单月苔,这是浙江省首次记录的物种。
矿产资源
矿产资源主要有铁、铜、金等中型金属矿藏,以及萤石、石灰石、石煤、瓷石土、硅藻土、叶蜡石、花岗石、玄武石、紫砂土等大中型非金属矿藏。其中,铁矿储量占浙江省总储量的75.50%,铜矿储量占浙江省的62.60%,金矿储量占浙江省的42.40%。非金属矿中,硅藻土储量为中国之最,瓷石土占浙江省的82.10%,叶蜡石占浙江省的38%。
人口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绍兴市常住人口5270977人。
截至2022年末,绍兴市常住人口535.3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.6万人。城镇化率72.1%,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。人口出生率5.1‰,死亡率6.9‰。年末户籍总户数165.89万户,比上年增加0.32万户。户籍人口445.82万人,比上年减少1.03万人。其中,男性221.17万人,女性224.65万人。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常住人口539.4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.1万人。城镇化率73.1%,比上年提高1.0个百分点。人口出生率4.8‰,死亡率7.3‰。自然增长率-2.5‰。年末户籍总户数165.89万户,比上年减少10户。户籍人口443.94万人,比上年减少1.88万人。其中,男性219.94万人,女性224.00万人。
参考资料来源:
政治
经济
综合
2024年,绍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9亿元,突破八千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5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253亿元,增长3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,增长7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4123亿元,增长5.9%。
参考资料来源:
2024年,绍兴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.1%。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同比“五升三降”,其中,其他用品和服务、衣着、生活用品及服务、教育文化娱乐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6.0%、2.5%、1.3%、0.6%、0.1%;医疗保健、食品烟酒、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.3%、0.3%、2.2%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、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.8%、0.9%。
2024年,绍兴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98元,同比增长4.6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79元,增长4.0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30元,增长5.5%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.62,缩小0.03。
2024年,绍兴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803亿元,与去年持平,占进出口的91.9%。其中,出口下降1.3%,进口增长17.9%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9.9%,贡献率为86.3%。1-11月,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.8%,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.1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92.2%。
2023年,绍兴市新设市场主体11.61万户。其中,企业3.05万户,比上年增长4.1%;个体工商户8.54万户,同比下降3.3%。个转企2092家。年末在册市场主体77.93万户,比上年末增长6.3%,其中企业25.01万户,增长5.0%。
2023年,绍兴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0%(现价)。规模以上工业中,装备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.5%、13.2%和11.7%,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;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.3%、42.0%和16.2%,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.6、2.7和2.9个百分点。五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7.0%。
2023年,绍兴市财政总收入927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8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亿元,增长7.2%,其中税收收入450亿元,增长9.4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9亿元,下降3.3%,其中民生支出593亿元,增长4.0%,占比76.1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有研发费用的企业4833家,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.3%;研发费用支出增长6.9%,增速比营业收入高8.5个百分点。新产品产值增长7.2%,新产品产值率47.5%,提高3.1个百分点。
第一产业
2024年,绍兴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3.8%。全市粮食总产量76.3万吨,增长1.3%。茶叶、蔬菜及食用菌、水果产量分别增长5.8%、2.9%、1.4%;牛肉、牛奶、猪肉产量分别增长15.7%、3.0%、0.7%。年末生猪存栏50.84万头,增长2.5%,累计出栏72.40万头,下降1.0%。
第二产业
2024年,绍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7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10.1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.6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规模以上工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,增长面65.7%。传统行业支撑有力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、纺织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.4%、13.3%;新兴动能持续增强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.8%;消费品领域增势较好,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、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.1%、23.1%。从企业规模看,大、中、小、微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.1%、9.3%、12.4%、31.9%。
第三产业
国内贸易
2024年,绍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8亿元,同比增长6.7%,增速居全省第2位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4亿元,增长13.8%。生活消费稳定增长,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、烟酒类、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7.3%、30.0%、17.8%;品质消费持续活跃,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187.4%、30.4%、24.4%。网上零售增势强劲,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45.6%。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纳入统计的商品交易市场283家。其中,成交额超亿元市场84家,比上年增加13个;超十亿元市场21家,比上年减少3个;超百亿元市场5家,与上年持平。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38亿元,比上年增长9.0%,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4147亿元,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91亿元。
服务业
2024年,绍兴市服务业增加值4123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9%。传统服务业增长较快,批发零售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.8%、10.2%、7.0%。现代服务业保持增长,金融业、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.9%、5.5%。1-11月,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.7%,10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“五正五负”。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、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.1%、15.7%、15.5%。
对外经济
2024年,绍兴市进出口总额4137亿元,同比下降2.0%。其中,出口3762亿元,下降1.2%;进口375亿元,下降9.3%。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,劳密产品、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2168亿元、821亿元、107亿元,增长6.9%、7.2%、15.5%。对欧美出口增长较快,对北美洲、欧洲出口分别增长7.4%、5.6%。
2023年,绍兴市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101亿元,比上年增长76.4%。其中,服务出口总额43亿元,增长77.9%;服务进口总额58亿元,增长75.3%。旅行服务、知识产权服务、其他商业服务位列绍兴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前三位,占比分别为28.4%、27.5%和26.9%。
2023年,绍兴市新批外资项目281个,合同外资13.08亿美元,比上年下降37.6%。实到外资9.74亿美元,下降4.3%。其中,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44.1%,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48.3%。新批二产项目28个,合同外资2.45亿美元,实到外资4.29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8%;新批三产项目252个,合同外资10.61亿美元,实到外资5.40亿美元,同比下降17.5%。
金融业
2024年末,绍兴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953亿元,同比增长3.3%,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285亿元,增长9.6%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888亿元,增长8.4%。从贷款期限看,短期贷款余额5325亿元,增长6.4%,余额占贷款比重29.8%;中长期贷款余额11476亿元,增长7.9%,余额占贷款比重64.2%。金融持续服务实体经济,小微企业贷款、民营企业贷款、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14.8%、5.8%、5.7%。累计实现上市公司102家,其中现存境内A股上市公司81家。全年共实现股权融资39.96亿元,下降76.3%。
2023年,绍兴市新增股份公司148家,新增上市公司6家。累计实现上市公司100家,其中现存境内A股上市公司80家。全年共实现股权融资168.64亿元,比上年增长60.5%。证券交易额52058亿元,下降8.5%。
保险业
2023年,绍兴市保费收入250.94亿元,总赔付金额86.24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7.7%、18.4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69.90亿元,赔付金额53.35亿元,分别增长5.5%、12.1%;人身险保费收入181.03亿元,赔付金额32.89亿元,分别增长23.2%、30.1%。
邮电通信
2023年,绍兴市邮电业务收入89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7.8%。年末电话用户数88.53万户,下降3.2%。移动电话用户数(通话用户)721.24万户,增长2.5%。互联网用户数(不含手机上网用户)272.13万户,增长6.9%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.35亿件,增长35.6%,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3.26亿件,增长41.7%。全年新增5G基站2682个,年末共有5G基站22320个,4G、5G人口覆盖率99%。
交通运输
公路
铁路
航运
绍兴港于2010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,总投资超20亿元,建设1000吨级泊位17个。绍兴港是绍兴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绍兴通向世界的口岸。在大运河与新运河之间,与东湖景区相邻。绍兴港是融现代物流与商务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休闲港口。
航空
绍兴滨海通用机场(规划)
轨道交通
绍兴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,包含地铁和市域铁路,其首条市域铁路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于2018年4月18日开通运营;绍兴市首条地铁于2021年6月28日开通运营。
公共交通
绍兴快速公交已于2013年6月开通:1号线、3号线、5号线都始于或终到绍兴北站。1号线、3号线途经绍兴古城,5号线开往绍兴滨海新城
社会事业
教育事业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有普通高校12所,普通研本专科在校生13.8万人,比上年增长4.0%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(不含技工学校)17所,在校生3.71万人,另有技工生共1.03万人。普通高中55所,在校生8.48万人,下降2.2%。初中140所,在校生12.87万人,增长1.2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.4%。小学284所,在校生30.28万人,增长5.4%。幼儿园550所,在园幼儿12.76万人,下降9.9%。年末全日制学校在校专任教师5.86万人。其中,幼儿园专任教师1.06万人,比上年末下降2.8%;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2.8万人,比上年末增长2.1%。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0.32万人。
科学技术
2023年,绍兴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4.1%;新认定省科技领军企业3家,省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8家,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40家;9家企业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。全年专利授权量24656件,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629件,比上年增长3.7%。2022年,全社会R&D经费投入比重3.01%,同比提升0.14个百分点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54.3%。
2023年,绍兴市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、中央引导资金项目3项、省尖兵、领雁项目19项;实施市产业关键技术攻关29项、基础公益研究项目76项。24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。入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30个,入选科技部高端外专引进计划项目2个。
文化事业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拥有公共图书馆7家,博物馆57家,藏书量916万册。全年完成送戏下乡2354场、送书下乡30.69万册、送展览(讲座)下乡2681场,文化走亲135场。越剧博物馆、北纬30度馆、孑民图书馆、古城北大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。打造非遗形象门店62家,创建省级非遗工坊9家、市级非遗工坊47家,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2。
国家一级博物馆:绍兴博物馆
体育事业
2023年,绍兴市圆满完成杭州第19届亚运会棒球、垒球、攀岩、女子篮球、男子排球5个项目办赛任务,依托亚运场馆推进中国棒垒球之城建设。绍兴籍体育健儿在本届亚运会上共获得10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,金牌数位居全省第4,取得历史性突破。
医疗卫生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有卫生机构2981个(含村卫生室907个),比上年末增加67个。其中,医院106个,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服务站)646个。卫生机构床位数35184张,增长5.3%,其中医院床位28200张,增长6.6%。医生数21197人,注册护士数22639人,分别增长8.9%、11.4%。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79.3张,比上年增加4.32张;每万人拥有医生47.8人,比上年增加4.11人。基层就诊率66.3%,县域内就诊率90.1%。建成婴幼儿照护机构590家,千人托位数4.5个。新增医养结合机构1家,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35家。年末青少年近视率52.5%,比上年下降1.1个百分点。
社会保障
2023年,绍兴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.68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.83万人。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.38亿元,比上年增长30.6%。为全市筹集福彩公益金1.00亿元,增长25.1%。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城镇失业保险分别为379.19、458.92、139.60万人,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.2%、0.4%、0.6%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率达100%。越惠保全年参保323.57万人,参保率70.8%。全市创建完成20家示范引领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——乐龄中心,为130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,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5张,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997人。
截至2023年末,绍兴市在册低保对象37365人。其中,城镇4718人,农村32647人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50元提高到1134元。首批创建14家枫桥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,福利机构孤儿基本生活费提升至2606元/月,2099名孤困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。全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.15亿元。
2023年,绍兴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住房新开工4570套,基本建成5020套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38个、1.65万套(间)。完成房屋拆改签508.41万平方米。培育13个乡镇(街道)创建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。新建省级未来社区41个,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3个,挂牌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4个。85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改造,新建邻里中心14个,新增停车位1.17万个,加装电梯168台,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个。
历史文化
方言
绍兴话,是一种吴语方言,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。绍兴话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曲艺
越剧,起源于绍兴。越剧长于抒情,以唱为主,声腔清悠婉丽,优美动听,表演真切动人,极具江南地方色彩。
社戏,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,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,用以酬神祈福。社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(土地神)习俗。先时,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,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,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,进而沿习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。绍兴演社戏风俗,早在南宋即已盛行,到清末仍风行一时。
宗教
绍兴市共有五大宗教:佛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道教和伊斯兰教。至年末,共有登记在册的宗教活动场所486处,其中佛教场所287处、基督教堂点184处、天主教堂点6处、道教宫观9处,另有5处伊斯兰教临时聚会点和1458处登记编号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。有宗教教职人员756人,其中佛教543人、基督教85人、道教121人、伊斯兰教4人、天主教3人。有宗教团体24个,其中市级宗教团体5个,分别为市佛教协会、市基督教协会、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、市天主教爱国会、市道教协会。
节庆
地域文化
乌篷船乌毡帽社戏绍剧越剧越窑青瓷;黄酒女儿红;水乡、桥乡、酒乡、书法之乡……这些都是古城绍兴的文化元素。
地名由来
夏称於越,亦称大越,简称越。春秋时期,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,称越国。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),降越君,称会稽郡。晋称会稽国,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。
隋开皇九年(589),改置吴州总管府,治会稽县。大业元年(605)起称越州,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。
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,兴百年之丕绪之意,于建炎五年(1131)改元绍兴,升越州绍兴府,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,并沿用迄今。
绍派伤寒
清乾、嘉年间的俞根初所著《通俗伤寒论》,为绍派伤寒的确立奠定了基础。稍后于俞氏的任沨波,为任越安之裔孙,任氏四代皆精伤寒。在绍派伤寒形成过程中,何廉臣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建国初陈幼生、傅伯扬、傅再扬、陶晓兰、潘文藻、湖塘傅氏伤寒专科,亦以擅长伤寒而著称当地。徐荣斋所著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及其他有关研究绍派伤寒的学术论文,为扩大绍派伤寒在全国的影响,作出了贡献。1983年,绍兴市中医学会组织召开绍派伤寒专题学术研讨会,较系统地研究了绍派伤寒的历史及学术成就,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。
就绍派来说,俞根初是一位重要人物,《通俗伤寒论》是一部重要著作,但仅凭一人一著,是形不成一个学派的。正是在他周围、前后有一个医家群体,他们虽无明显的师承关系,但研究的中心却是相同的,都是四时外感病,且都处于越中这个区域,他们集体的睿智卓识,汇集成河,共同造就了绍派的辉煌,这在全国少有,在中医发展史上也值得书上一笔。
风景名胜
截至2023年,绍兴市有5A级景区1个,4A级景区18个,3A级景区36个,2A级景区14个。2023年,绍兴市共接待游客3324.3万人次,同比增长30.0%,实现旅游总收入453.0亿元,同比增长12.5%。年末有A级景区共87个。其中,5A景区1个,4A景区18个,3A景区43个。
地方特产
绍兴黄酒是世界上的三大古酒之一,绍兴是中国著名的黄酒之乡。绍兴黄酒的历史十分悠久,关于酒的节会活动也早就产生。据史籍记载,元代绍兴路的总管泰不华,曾在绍兴县东浦镇附近的薛渎村饮乡酒,赛龙舟,与民同乐。在东浦镇上,还完好地保存在着一方镌刻着《酒仙神诞演庆碑记》的石碑。碑文中不仅记载着当时绍兴酒的酿造和经营情况,还详细地记载了清咸丰七年旧历七月初七当地祀酒神的盛况。据传,每年旧历七月初六至初八,东浦都要举行长达三天的酒业会市,除了祀神、演社戏、赛龙舟等文化节目之外,还有许多经济活动,商贩云集,热闹非凡。
诸暨同山烧属清香型白酒,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。酒质清澄,口感甘洌,其中尤以同山醉美,被称为南派清香型白酒典范。
著名人物
友好城市
荣誉称号
绍兴市曾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城市、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、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。
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

上海市

  • 市辖区
  • 云南省

  • 临沧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丽江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保山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大理白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昆明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昭通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普洱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曲靖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楚雄彝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玉溪市
  • 云南省

  •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
  • 云南省

  • 迪庆藏族自治州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乌兰察布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乌海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兴安盟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包头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呼伦贝尔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呼和浩特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巴彦淖尔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赤峰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通辽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鄂尔多斯市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锡林郭勒盟
  • 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阿拉善盟
  • 北京市

  • 市辖区
  • 吉林省

  • 吉林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四平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
  • 吉林省

  • 松原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白城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白山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辽源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通化市
  • 吉林省

  • 长春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乐山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内江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凉山彝族自治州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南充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宜宾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巴中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广元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广安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德阳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成都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攀枝花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泸州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甘孜藏族自治州
  • 四川省

  • 眉山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绵阳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自贡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资阳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达州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遂宁市
  • 四川省

  •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
  • 四川省

  • 雅安市
  • 天津市

  • 市辖区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

  • 中卫市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

  • 吴忠市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

  • 固原市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

  • 石嘴山市
  • 宁夏回族自治区

  • 银川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亳州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六安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合肥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安庆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宣城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宿州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池州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淮北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淮南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滁州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芜湖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蚌埠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铜陵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阜阳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马鞍山市
  • 安徽省

  • 黄山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东营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临沂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威海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德州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日照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枣庄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泰安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济南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济宁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淄博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滨州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潍坊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烟台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聊城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菏泽市
  • 山东省

  • 青岛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临汾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吕梁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大同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太原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忻州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晋中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晋城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朔州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运城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长治市
  • 山西省

  • 阳泉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东莞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中山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云浮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佛山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广州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惠州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揭阳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梅州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汕头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汕尾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江门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河源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深圳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清远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湛江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潮州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珠海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肇庆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茂名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阳江市
  • 广东省

  • 韶关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北海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南宁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崇左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来宾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柳州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桂林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梧州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河池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玉林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百色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贵港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贺州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钦州市
  • 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防城港市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乌鲁木齐市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克拉玛依市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吐鲁番市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和田地区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哈密市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喀什地区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塔城地区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昌吉回族自治州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阿克苏地区
  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
  • 阿勒泰地区
  • 江苏省

  • 南京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南通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宿迁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常州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徐州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扬州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无锡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泰州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淮安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盐城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苏州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连云港市
  • 江苏省

  • 镇江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上饶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九江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南昌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吉安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宜春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抚州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新余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景德镇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萍乡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赣州市
  • 江西省

  • 鹰潭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保定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唐山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廊坊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张家口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承德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沧州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石家庄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秦皇岛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衡水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邢台市
  • 河北省

  • 邯郸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三门峡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信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南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周口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商丘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安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平顶山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开封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新乡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洛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漯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濮阳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焦作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
  • 河南省

  • 许昌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郑州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驻马店市
  • 河南省

  • 鹤壁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丽水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台州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嘉兴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宁波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杭州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温州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湖州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绍兴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舟山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衢州市
  • 浙江省

  • 金华市
  • 海南省

  • 三亚市
  • 海南省

  • 三沙市
  • 海南省

  • 儋州市
  • 海南省

  • 海口市
  • 海南省

  •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
  • 湖北省

  • 十堰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咸宁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孝感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宜昌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
  • 湖北省

  • 武汉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
  • 湖北省

  • 荆州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荆门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襄阳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鄂州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随州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黄冈市
  • 湖北省

  • 黄石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娄底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岳阳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常德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张家界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怀化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株洲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永州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湘潭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
  • 湖南省

  • 益阳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衡阳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邵阳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郴州市
  • 湖南省

  • 长沙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临夏回族自治州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兰州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嘉峪关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天水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定西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平凉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庆阳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张掖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武威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甘南藏族自治州
  • 甘肃省

  • 白银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酒泉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金昌市
  • 甘肃省

  • 陇南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三明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南平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厦门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宁德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泉州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漳州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福州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莆田市
  • 福建省

  • 龙岩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山南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拉萨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日喀则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昌都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林芝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那曲市
  • 西藏自治区

  • 阿里地区
  • 贵州省

  • 六盘水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安顺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毕节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贵阳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遵义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铜仁市
  • 贵州省

  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
  • 贵州省

  •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
  • 贵州省

  •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
  • 辽宁省

  • 丹东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大连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抚顺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朝阳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本溪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沈阳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盘锦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营口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葫芦岛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辽阳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铁岭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锦州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阜新市
  • 辽宁省

  • 鞍山市
  • 重庆市

  • 重庆市

  • 市辖区
  • 陕西省

  • 咸阳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商洛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安康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宝鸡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延安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榆林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汉中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渭南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西安市
  • 陕西省

  • 铜川市
  • 青海省

  • 果洛藏族自治州
  • 青海省

  • 海东市
  • 青海省

  • 海北藏族自治州
  • 青海省

  • 海南藏族自治州
  • 青海省

  •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
  • 青海省

  • 玉树藏族自治州
  • 青海省

  • 西宁市
  • 青海省

  • 黄南藏族自治州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七台河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伊春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佳木斯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双鸭山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哈尔滨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大兴安岭地区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大庆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牡丹江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绥化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鸡西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鹤岗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黑河市
  • 黑龙江省

  • 齐齐哈尔市